close

海洋資源不屬於私人,因此捕魚是需要申請執照的,

除非是觀光漁船,不然一般人無法輕易開船出海捕魚。

 
目前花蓮港停泊的漁船有400多艘,實際會出航的只有90幾艘,

會有這樣的落差當然有利益考量:

漁獲量日漸減少、出航成本卻只增不減(人力、油耗)

那為什麼不出港的船要繼續停著而不賣掉?

因為賣了就會失去捕魚執照啊!

 


投入這行的年輕人極少...更正一下,

投入這行的『台灣』年輕人口極少,

所以捕魚時需要船員時只能找漁工,

一些不能登陸的外籍人士住在海上船屋狹小空間裡,

(目前有些地方已經改善了)

等著漁船有需要上船時跟著去捕魚,回來時住回船屋。

由正式管道聘請的外籍員工有基本工資,

有工作期限的限制(正在放寬中)

但如果漁船開到境外,就可以省掉一些對資方而言挺耗成本的麻煩。


漁工來,因為這邊有需求,這是一種供需,

能不能稱為平衡我不敢妄下定論,

但有人缺工作有人缺人,找不到台灣人就找其他願意做的人囉。

 


 

 

天氣很好,馬來西亞來的小弟(年紀看起來比我小多了)正在補漁網,

一些老討海人在廟邊玩著四色牌。

老人家說以前漁獲高時,捕魚團一趟航行圍捕可以賺上百萬、千萬,

他們團隊的紀錄是一晚上兩千三百萬!

當時遇到魚群還要小心不能抓大群的,

因為太大群抓不了,對漁船反而有危險,

對比現在連小群魚群都很難找,不勝唏噓。

 
很多人喊著要轉型,改成觀光漁港,

但硬體的部分原有漁船其實不符合觀光漁船的條件,

想做假日海產拍賣的漁港卻沒有對應的漁獲量(於是還要去蘇澳買來賣)

轉型需要的成本又該由誰吸收?

這就像我們反對一些傷害生態的作法,

但保護環境的方式成本馬上翻倍再翻倍,難道反對團體會買單?

 


港口望出去風景很美,零星幾艘漁船有人喊著出發捕魚時間;

海鮮快炒、代客烹調店家裡有幾桌客人;

廢棄魚網旁邊坐著縫補漁網的外籍勞工;

順天宮內部還在整理就像要整裝再出發;

老討海人看著魚攤幾種魚吐了口菸:『這幾款攏不是阮這抓欸啦!』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花蓮港 花蓮故事
    全站熱搜

    ading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